返回首页

关于地狱少女主题曲又是个什么梗?

时间:2024-04-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赵冬梅着,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3月第一版,108.00元

  作者十年前的《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写到传主45岁为止,四年前的《大宋之变》则对司马光的后半生有浓墨重彩的讲述。本书拼合前两书并作修订疏通,从而对司马光的书写涵盖了从其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历程。但作者对司马光人生经历和多方面成就的讲述难言全面,而主要叙写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的成长、成熟及其最后的“失败”。实际上,本书不应仅仅视为司马光的传记,而是以司马光串起一部北宋政治文化史。在作者看来,传统中国政治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更具体地说,“造极”的时段是仁宗朝,“造极”的内涵则可归结为一种“广开言路”“异论相搅”的“宽容政治”,但不幸的是,晚年司马光亲眼目睹了北宋政治的“法家转向”,到他在相位上辞世之际,北宋政坛已是徒留“执拗”,宽容不再。

  《托尔金传》,[英]汉弗莱·卡彭特着,牧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2月第一版,118.00元

  坊间关于“中洲世界”缔造者、《魔戒》三部曲作者托尔金的传记不止一部,这部出自英国传记作家汉弗莱·卡彭特之手的《托尔金传》无论背景资料的丰富、权威,还是作者的传记写作经验与文笔的可读性,都在同类着述中显得相当亮眼。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这些文字依据托尔金的书信、日记等文献资料及其亲友回忆内容所写就,以线性叙事还原这位文学大师的一生,并未对其作品有过多评判,是一本详尽、生动、平实的传记。值得一提的是,汉弗莱·卡彭特曾采访过托尔金本人,也深受托尔金家人信任,这使得他能方便地查阅托尔金家族文献,顺利采访到托尔金的多位亲友。或许因为上述原因,这部传记获得托尔金基金会官方授权,并经过托尔金小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托尔金文学遗产继承人)逐字逐句校对。

  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学者杨素秋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到西安碑林区文旅局挂职,其间亲历了一座区级图书馆从酝酿到诞生的过程。本书就记录了她在一年间如何从校园课堂上的老师置身于等级明晰、事务繁忙、规则既定的政府机关,怎样近距离地接触并了解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态,为切实丰富辖区群众阅读文化生活煞费苦心,在有限预算和权限中与多方打交道力求实现图书馆社会效应最大化,亲自甄选书目……直到这座包含她的知识分子责任感、读书人的情怀以及基层干部的工作成绩的“理想图书馆”的问世。文采飞扬的笔触、扎实严谨的流程记录、克制得体的情绪流露赋予了这本书以强烈的可读性与耐人寻味的内涵。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书或许能为众多有志于一步步营造社会文化氛围、促进全民阅读事业的各方带来有益的启发。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巫鸿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3月第一版,168.00元

  自传统绘画至更为广泛的文学、艺术创作,进而扩展到宗教、建筑、哲学等方面,“山水”元素从古至今都是根植中国文化、范围极广、位居核心的概念范畴。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史学者、艺术批评家,巫鸿对“山水”颇有研究,而本书即源自其2021年在北京大学所做“考古美术中的山水”系列主题讲演。书中以“山水”“艺术传统”“考古美术”为立足点,结合大量考古发现与调查而累积的美术图文资料,将上述概念置于历史语境,“放在艺术实践和艺术话语的长期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研究”(巫鸿语),从而阐述、梳理出中国山水艺术早期发展的源流、脉络、历史传统,纵使不能全然解答与此相关的诸多疑问,亦可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现有艺术史、考古学等学科的既定概念与专业界限,引发关于“考古美术史”的进一步思考,实现新型的跨学科研究前景。

  这个暑假,男孩张原来到北京与骑手父母共度他十岁的夏天,用他的眼光打量这座陌生而巨大的城市。与夏天热风一起吹向男孩的,还有生活的真实,城市劳动者的奋斗,和男孩内心的成长。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作家当了两个月的外卖骑手。由此,作品以真实的书写呈现芸芸众生的日常,呈现个体生命的体验,呈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劳动者人群如何融入城市主流生活的时代主题。作家遵循儿童文学创作伦理,温暖、善意,一桩桩生活图景变成颇富内涵、活力和意味的细节。它们散布于作品中互为因果,互为逻辑,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展现人生的奇妙交织和杂沓的生活交响混合的美感。在这一曲人生命运的交响乐中,作家是坚韧而温和的守护者,从而让这部作品充盈着细腻、感人、充沛的生命意志与精神力量。

  从《“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着作,再到这部遗作,可以说“周制与秦制”是贯穿冯天瑜先生学术人生的一大问题。本书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时代的制度研究,而是关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生成与演变。关于选择周制或是秦制,历朝历代的士大夫都曾争论不休,在秦初、汉初、唐代和明清之际,论战尤其激烈。冯天瑜先生通过返本探源式的研究,对“周制”的衍生及变态,“秦制”的扬弃与变法做了细致梳理,并在现代化的当代语境下,对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成败得失和当代价值做了讨论,深具启发意义。

  龚斌先生为《世说新语》研究大家,在本着中,作者结合研究所长,更“上穷碧落下黄泉”,从《三国志》《晋书》《北堂书钞》《人物志》等文献中提取与清谈有关的内容,梳理了清谈的起源,描述了其由兴盛至衰落的演变过程,考察了清谈主题的多样性,讲述了着名的清谈活动和代表人物,为我们带来了一部脉络清晰、内容详实、意蕴丰厚的魏晋清谈史着作。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吴十洲着,陕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2月第一版,89.00元

  乾隆年间,旱灾频仍。乾隆帝曾发出“十年九忧旱”“无岁不忧旱”的慨叹。因此,祈雨就成为乾隆帝在位期间的重要工作。本书聚焦于此,详细梳理乾隆朝的干旱问题、祈雨祭祀、赈灾机制等,并进而考察中国历史上与此相关的思想信仰、礼仪制度、民俗文化等,最后则对传统中国奉行数千年的农本主义,以及以巫术祈禳为特征的社会意识做了深刻反思。这是作者继《乾隆一日》之后,又一部小题大做、以小见大之作,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这是一本关于关于中国古代礼仪的普及读物。作者先通论古礼精义,次详解作为古代礼仪基础的拜礼,然后以三《礼》为中心,结合《朱子家礼》,讨论以相见礼、成年礼、婚礼、饮酒礼、丧礼、家祭礼等为核心的古人日常礼仪,最后介绍了晚清民国礼仪的变革。本书配有数十张手绘图、示意图,包括行礼图、方位图、路线图等,直观呈现古代礼仪。本书篇幅不大,行文简明,然对古礼精神实质的呈现颇为深刻,对具体礼仪的复原极见功夫,非常难得。

  《让石头说话:中国史前石器研究》,陈胜前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第一版,129.00元

  作者从上大学起进入石器考古世界,后来更将之作为毕生专业方向,迄今已三十余年,本书就是其多年浸淫于此的一个总结。作者的研究起于旧石器时代,迄于青铜时代,重点研究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砍砸器、手镐、石球,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锛状器、锐棱器,以及新石器时代以降的石器等,以此串起了一部石器视角下的中国史前史。在展现自己的具体研究之外,作者也重视理论和方法的总结,讲述了他对过程主义考古学的服膺,介绍了他自己提炼出来的“分层-关联的方法论”。本书不但对专业读者具有参考价值,一般读者亦可从中一窥考古学是如何“让石头说话”的。

  《史中山河——大视角下的山西地理与历史》,李广洁着,山西教育出版社2024年1月第一版,69.00元

  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区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山西一直处于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个性。《史中山河》是一部具有宏观思维与地理考量的力作,从不同的历史主题入手,揭示山西在古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展现了一幅层次更为丰富、形象更加立体的山西地理与历史的多彩画卷。

  《后冷战时期的美俄关系(1991-2016)》,陶文钊着,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第一版,170.00元

  这是一部中国学者撰写的美俄关系史着作,叙述了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包括从短暂的蜜月走向角力,在反恐背景下展开合作与竞争,在中亚和南高加索进行角力,两国关系的重启以及重启的衰落,在中亚、南高加索和中东展开争夺等内容。作者认为,在克林顿、布什、奥巴马三位总统任内,美俄关系都经历了高开低走的循环,而且三次循环中的低点越来越低。本书对我们了解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成因,思考这种演变的走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移民路上的生与死:美墨边境人类学实录》,[美]杰森·德莱昂着,赖盈满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24年4月第一版,88.00元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绵延数千公里的美墨边境始终是“无证迁移”灰色地带,而边境线西部的索诺拉沙漠更是拉美无证移民的“走线”通道。本书作者以人类学视角,怀着对美国边境管理政策的质疑以及对希望奔赴新生活的移民们身心遭遇的同情,到当地与越境者一道体会移民路线上的艰苦与凶险,广泛搜集涉及此选题的文字、图片乃至实物(衣物、残骸)线索,并做了大量采访,还原了这片希望与死亡交织地带的真实面貌,揭开暴力、漠然、虚伪的面纱,为那些梦想破灭甚至付出生命的人们留下文本记录,也对边境管理、移民政策等提出诘问。

  这是刘亮程的最新散文集。书中第一辑文章一如他多年前的《一个人的村庄》,叙写他的另一个家乡——菜籽沟村,在这个村庄,“一岁一岁感受自己的年龄,也在悉心感受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老”:在鸡鸣中醒来,认识乌鸦中的老者,做梦的气味被一只狗闻见,等一只老鼠老死……呈现了他那具有鲜明个人印记的“乡村哲学”。另外两辑写村庄之外的世界,我们可从中看到作者近年来的足迹所至,聆听他对自己若干部作品的谈论,这些文字,亦独具刘亮程的味道。

  这是作家韩松落的最新小说集,纳入其近年创作的六部作品——出走的男子,拥抱艺术梦想的年轻人,被拐、寻亲当事人的聚散离合,带有超现实气质的动人故事,这些很难被提炼为统一的主题或特质。韩松落在这些故事中展现出日渐成熟的叙事技巧,与润物无声的从容写作姿态。而他的人生阅历、职业履历以及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评论、小说、歌曲等),成为这些作品扎实的营养来源。

  擅写当代城市生活的作家张欣此番将笔触探及民国时代,故事发生地则是她熟悉、生活的广州。书中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自广州不同阶层几位女性的命运起伏,同时对围绕在她们人生中的形形色色人物有生动刻画,儿女情长、家国情怀、市井百态,都在其中,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大时代波及下广州芸芸众生的世相风情画。

  这是一个普通女性的文艺人生。王柳云,祖籍湖南。2017年,51岁的她去福建学画,后因在北京边做保洁边画画,被一些主流媒体报道而广为人知。在书中,作者主要写她51岁开始的新生活,有个人经历的记录,有对底层人群(特别是中年女性)的刻画,也有诗与远方。“文学是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唯有一种文字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可谓老少咸宜,那就是用真情实感写就的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文字。”《秋园》作者杨本芬在为本书作的序中写道。“原生态”之外,作者的文学天分亦清晰可见。

  豪爽的诗情总要配上醇厚的酒酿,才能释放至酣畅淋漓;不言的树木只有亲手触碰,才能真切感受他们的生命脉络。《阅木:周默四十年田野考察笔记》为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周默老师之全新力作,记录了周默老师四十年来跨越的时空,也是他选择“乘桴浮海”抑或“舍筏登岸”的人生状态。

  《致你:一部宣言》,[英]伯娜丁·埃瓦里斯托着,任爱红译,新星出版社2024年3月第一版,58.00元

  种族歧视、性别打压、阶层疏离……这些关键词对于已获布克奖得主、伦敦布鲁内尔大学教授、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荣誉院士等身份,从事写作逾四十年的英国女作家伯娜丁·埃瓦里斯托来说,似乎已不构成太大威胁,但这却是她曾经深陷其中、饱尝滋味的成长记忆的一部分。在这部回忆性非虚构作品中,她从自己的家世、童年写起,坦诚、犀利,讲述了经历过的一切,以及她对此不变的抗争态度,与为了改变所做的种种努力,写作成为她表达自我、抵御不公正的利器,她的精神力量也凭借此书传递给更多人。

  《我爱妈妈,我爱爸爸》,朱永新/文,[英]郁蓉/图,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第一版,88.00元

  这本图画书既有叙事新意,更有设计的创新。本书可以从两头读起,《我爱妈妈》中,首先呈现的是妈妈的内心世界,点点滴滴呈现了从孩子诞生、抱在怀里,直到“放开手”,看着孩子一步一步走出视线的孩子成长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我爱爸爸》中,首先呈现的是爸爸的内心世界,从双腿是孩子游戏的滑梯,到目送孩子离开家乡。《我爱妈妈》中,第二部分是呈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妈妈的认知、感受和想象;与之相对应的,《我爱爸爸》中,第二部分呈现的是孩子对父亲的认知、感受和想象。作品在充满了诗意、美感、童趣的细节讲述中,承载了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那些无法忘却的动人情感和体验,带领读者走进生命关怀的最深处。

  《中华读书报》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彩色对开大报,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万字,单价4.5元;全年50期,总价225元。新出好书、学术前沿、文坛风云尽在其中!您可以随时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订阅页面: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